
|翰林小學大哉問|AI世代,古經典的價值何在?
May 04. 2025
提問 ➋
翰林小學在古經典的閱讀上
有很完整的著墨與規劃,
但畢竟是古老的學問了,
這對生活在高科技世代的孩子而言,
有什麼實用的價值嗎?
回覆 ➋
▍在結實纍纍的蘋果樹下,愚蠢的人,忙於矮枝處摘果實,聰明的人,已經開始造梯子了。 ▍
高科技的蓬勃發展與古經典的學習吸收,
不僅毫無衝突,更有著相互需要的連結。
我們很幸運,
能生活在人工智慧(AI)騰昇的時代;
科技不斷的進步,幫助我們解決諸多複雜的問題,但值得關注的是:
會不會因為太習慣於便利,而逐漸忘了該怎麼去思考?
尤其是,學齡階段的孩子!
我們並不怕孩子學會使用人工智慧(AI)的相關產物,也不擔心孩子們跟上科技的潮流;
我們在意的是孩子能否在人格養成的階段,
建構起思考上的耐性、判斷上的能力與選擇上的勇氣。
▍科學,總是為人類服務的。 ▍
各種突破性的技術,都是人類蛻變的契機,
但千萬別忽略了,在突破性技術的反面,
也有著將舊缺點與不足放大的隱憂。
過去在人工智慧(AI)尚未開發的年代,
實力及創造力中上的人,
仍可通過勞力與耐力所帶來的產能,
保有在社會中運作的一席之地。
隨著人工智慧(AI)的成熟,逐步的優化,
加上量產的優勢,可預期的,
人工智慧(AI)將會在未來的社會運作上,
漸漸的取代部分人。
如果這是進步的必然,
那麼該如何在其中經營自己的不可取代性,
絕對是比學會操作人工智慧(AI)產品,
更重要的課題。
只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技術應用,
反易淪為相關程式與器具的附庸;
這未必是孩子能清楚辨別的區塊,
但絕對是大人該防微杜漸的問題。
▍小學階段的孩子,不能只學會通過器具來找答案。 ▍
更要培養出釐清的思維、情感的共鳴、文化的理解等人文之本,
如此才能讓人工智能(AI)為己所用。
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的我們,
必須通過學習、通過思索來掌握科技的素養,
在使用、評估、了解及管理的四個面向上,
開發權衡取捨的能力,
避免過度的依賴,避免不當的使用。
而這樣的養成,正需要經典的價值。
▍經典的價值,不在奮力的追逐上,而是教人認識自己,看清方向。 ▍
在日積月累的學與思當中,
培養出人的定性與智慧的深度。
人類的文明,不是一日出現的奇蹟,
而是經由長時間的累積與進步,
才形成了你我所處的世界。
細究其發展,
一直都是繼承而非毀滅,都是改良而非存邪,
都是融合而非切割,都是連結而非撕裂。
跨入高科技的年代,
我們更需要古經典的人文思考;
以經典為本,以科技為道,本立而道生,
正是古經典與高科技相輔相成的最好詮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