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|我與古文教育|趙宥銘
Oct 17. 2025
▍古文教育讓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
學測公布第一階段錄取資格後,我便焦頭爛額地準備學習歷程;為了呈現更好的自己,展現自己的優勢,於是努力在網路上爬文,參考如何製作完美的備審資料。而後累積越來越多的參考值,學習歷程就是要夠吸睛、要夠有說服力;此時的我非常焦慮!沒有亮眼的社團經歷,沒有科展發表的成績,心裡頓時覺得十分空虛。
▍或許,這就是社會給予的教育模樣,非得參加滿坑滿谷的課外活動,才能讓教授記得這個優秀的學生。
然而,在只注重考試成績的校園裡,除了花時間讀書,還必須參與課外活動。更難過的是,參加活動的目的,只是充實學習歷程的內容而已;甚至有人為此,製作虛假的亮點。考上第一志願、考到更好的學校、得到更棒的工作、擁有更好的生活,彷彿未來的人生,都已寫進劇本裡,等待我們循線前行。
中庸裡提到「博學之、審問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篤行之」五個學習面向,其實都能相互解讀!寫到個人特質的部分時,我寫下「慎思」、「篤行」兩個關鍵詞;當天晚上書屋課程剛好提到,這促使我更動自傳內容,也讓我對這段經典,有了全新的見解。
▍在書屋的課程,我們得以拋棄考試的框架。和體制教育不同之處,在於對事物探討的寬度與剖析的深度。
體制教育固然累積了幾十年的經驗,有龐大的教學資訊,供師生遵循,但依然脫離不了「單一標準答案」的僵化思維,並侷限了學生的思考。
透過古文經典,我們了解到:教育不是死板的知識傳遞,而是透過閱讀、理解,潤物細無聲地改變態度和習慣;不僅增進國語文能力,還能找到持續前行的動能,更教我們學習並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眼光。
▍學習若無關乎成長,則成績再高,也毫無意義。
在略為畸形的教育模式下,一味追求成績的同時,卻喪失了面對自己成長的機會。
稷下書屋教我們,誠實面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,拋棄成績這個膚淺的束縛,投入廣闊無邊的古文教育,你將看到不一樣的自己!